绿能宝的逾期兑付危机从4月10日爆发,其逾期金额累计超过2.2亿元,涉及线上投资人5746人。
今年上半年,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1亿千瓦,光伏发电布局逐步从西部地区集中式电站为主转变为集中与分布式并举的格局,各地形成了光伏+农业、光伏+渔业、光伏+煤矿沉陷区治理、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多种光伏加新业态,实现了光伏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效应。光伏补贴拖欠给整个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困境。
国家应对气侯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坦言,现在光伏电池、组件成本不断下降,但是与光伏无关的成本,比如土地成本、电网接入成本等在加大。《通知》对光伏行业是利好,表明国家减轻可再生能源税费负担的态度。土地有成本上涨的趋势,有一些地方政府的支持措施在减弱,甚至增加一些不应增加的成本,有的给可再生能源项目分摊一些费用,收取资源费,这些成本必须降下来。针对光伏企业,《通知》中特别提出对光伏发电项目增值税退税延期,占用耕地、城镇土地的免征条件,电网接入成本由电网企业负担以及贷款优惠政策等时璟丽认为,现在可再生能源资金补贴不足,探讨基于行业的税费减免政策,促进新能源成本降低,从而推进平价时代的提前到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补贴拖欠带来的资金压力。
对企业来讲,补贴拖欠时间肯定会越来越长。补贴拖欠依然头疼 尽管光伏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在业内看来,光伏发展也面临制约和短板,产业本身尚需要依赖政府补贴,还不具备脱离补贴、独立参与电力市场竞争的能力。技术进步速度之快超乎想象。
国内市场方面,虽然地面式电站增速放缓,但分布式市场增速值得期待,加之领跑者扩容,光伏扶贫稳步推进。海外市场空间巨大,印度、非洲等新兴市场崛起带来新机遇。我们认为,从目前的技术进步速度和成本下降的速度来看,平价上网有望提前实现。而我们认为电价的下调是政府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的手段,并不会影响光伏企业的积极性。
我们一直看好单晶的技术路线,认为单晶在性能和制造工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单晶技术路线会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市场占比将逐步提升,最终替代多晶技术引领市场。首先是特高压输送通道的建设,其次是鼓励配套储能的发展。
我们认为光伏上网电价的下调是确定的事情,目前市场已经对此形成了预期并消化。另外,在政策引导上,政府对于弃光地区光伏电站指标审批更加严格,对于分布式的补贴不做调整,对弃光严重地区的最低保障收购年利用小时数并安排发电计划等。光伏标杆电价逐年下调是大势所趋,而火电的价格却不断上涨,两者在未来必定相交,光伏的黄金时代将真正来临。光伏发电只有在实现平价上网之后才能真正的成为常用的清洁能源,才能迎来大发展。
我们认为虽然光伏装机增速放缓,但是只局限于地面式电站,分布式电站在十三五期间的市场空间巨大,发展速度依然值得期待。预计十三五期间,每年的装机需求在35-40GW左右。在产业链最上游的多晶硅料环节,由于国内成本急速下降,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进口替代有望加速,多晶硅料企业有望在产能扩张之后市场占比大幅提升,抢占进口替代空间。在电站方面,由于分布式的市场增长空间巨大,提前布局分布式的运营及EPC的企业有望在市场中提升业绩。
适当的电价下调可以倒逼企业为了保持原有的利润水平而在技术进步和成本管控上下功夫,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未来光伏行业的发展特点:单晶技术将替代多晶技术引领市场。
光伏+创新产业将蓬勃发展。分布式电站将迎来高速发展。
目前,我国西北五省的弃光率已经有所好转,2017年上半年的平均弃光率15.5%,同比下降了4.2%。市场上普遍认为,光伏电价的下调会使企业的利润减少,从而失去建设电站的动力,电站项目会因此停滞不前。而光伏技术的进步所导致的各产品成本的下降幅度是超预期的。光伏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在发电的过程中可以和其他产业相结合,创造更大的效益和产能。由于电站装机需求旺盛,我们认为利好会由下至上传导,最先受益的是组件企业,供不应求导致议价能力提升,利润率有望增厚。为什么我们一直坚持看好光伏?总需求旺盛,国内国外齐开花。
平价上网有望提前实现。我们看好技术进步的速度,随着光伏产业的技术不断进步,制造成本的加速降低以及相关领跑者计划的实施,平价上网有望提前实现。
电价下调是政府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的手段。目前,为了解决弃光问题,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投资逻辑:我们认为光伏产业链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投资机会:未来市场单晶替代多晶的大趋势不可阻挡,提前布局单晶的企业有望在市场中获得丰厚收益在平价上网来临之前,光伏受政府补贴较大,而政府补贴的变化以及贸易政策变化使得光伏行业起起伏伏,很多投资者便认为其是周期行业,并不愿给高估值,而同时也确实行业的盈利变化很大,并不稳定。
2017年8月21日,巴克莱降低了阿特斯太阳能的评级,认为其短期风险较大。偏见1:低估值CS对晶科的未来的预测是:基本的意思就是,CS的预测是2017晶科每股收益为2.3,2018年每股收益为3.56,2019年收益为4.39,而其认为晶科的PE对应2017年应该为10.3倍,2018年为6.6倍,2019年为5.4倍。而其实根据晶科自己的规划,其2017年的出货量会到10Gw,比2016年增加约50%,如果考虑到组件价格下跌(假设下跌20%),即其收入也会增加20%左右。那为什么CS面对这么一个增长超过20%的公司,却只愿给5-10倍的估值呢?CS认为是:整个行业在2014-2015年最好的时候,毛利率大于20%的时候,整个板块的PE就是在5-10倍。
那我为什么认为华尔街对中国光伏公司是傲慢与偏见呢?我就从这份CS对晶科的研报说起。2017年8月22日,CreditSuisse(以下简称CS)也降低了晶科能源的评级。
这里,我们只有稍微做下算术题,晶科的每股盈利,按照CS自己的预测,2018年增长54%,2019年增长23%,而在CS看来晶科的估值就应该是5-10倍PE,0.8倍PB的估值。偏见2:营收无增长CS预期2017年,2018年,2019年的收入相比2016年都没有增长,并且2018年相比2017年还会下降13%。
目前,全世界已经有不少地方,已经来到'平价上网',如印度,美国都已经平价上网,我们国家也将在2020年左右达到平价上网,而平价上网的到来,会使得光伏行业摆脱政府的补贴,使得光伏行业的盈利并不会大幅波动,这将带来估值的重估。这样的刻舟求剑在我看来,是站不住脚的,核心原因是行业已经在迎来'平价上网',同时行业格局也已经发生了变化。
但就在8月22日,中国公布的7月装机量为12Gw,其中分布式超过6Gw,又再次超过预期,目前预计全年国内的装机量会在45-50Gw,将会再次远超CS的预计。同时,从行业格局来看,目前光伏组件厂商的集中度会越来越高,这来自于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以及品牌效应。而当行业集中度提高时,又恰逢上游扩产导致原材料价格下跌,以及下游平价上网的到来带来的需求爆发,都会使得组件的盈利稳定并且增长,这与2014-2015年早已经截然不同。偏见3:需求不够CS之前预计国内需求为29Gw,同比2016年为下降(2016年为34Gw),而国内上半年的装机量就为24.4Gw,这让CS在这一次的报告中又提高了装机量,至35Gw。
总的来看,华尔街对整个光伏行业仍然存在傲慢与偏见,他们忽视了光伏这么几年发生的变化,也忽视了整个行业正在经历的大的发展,只是一味的用过去的眼光来审视这个行业。除了上述偏见,有意思的是,CS虽然降了晶科的评级,但将其目标价从20提高到了25,也是让我有些摸不到头脑
2017年建设的先进光伏发电技术应用基地(俗称领跑者技术基地),其采用的多晶硅、单晶硅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至17%和17.8%,同时,领跑者技术基地采用的多晶组件和单晶组件,一年内衰减率不得高于2.5%、3%,后续年内衰减率不高于0.7%。正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所说,伴随行业发展的逐渐深入,当国家有力的手日渐远去,通过技术的不断精进提升利润空间,已成为光伏企业能够保持较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受到光伏扶贫等国家政策的重点推动,分布式光伏增速依然明显。其中,排名前列的安徽、浙江、江苏3省新增装机分别为291、260、242万千瓦,总量达到793万千瓦,占全国新增总量的32.5%。